翁楷棋〈氣候變、辯、辨〉

學校名稱: 雲林縣私立維多利亞實驗高級中學 一年級 A 優等
作  者: 翁楷棋 
參賽標題: 氣候變、辯、辨
書籍ISBN: 9789863986515
中文書名: 如何避免氣候災難
原文書名: How To Avoid A Climate Disaster
書籍作者: 比爾.蓋茲
書籍編譯者: 張靖之/林步昇
出版單位: 天下雜誌股份有限公司
出版年月: 2021年05月05日
版  次: 第一版

 

一、圖書作者與內容簡介:
  本書作者為世界著名富豪、亦為微軟公司創始人的比爾蓋茲,在注意能源貧窮之時開始關注氣候變遷,漸漸意識到氣候災難日趨嚴重,並認為自己應站出來積極表態,為全球暖化之事奉獻心力。因此,他注入資金、聘請專家和創立機構來以身作則,希望以此吸引更多企業投資綠能科技,並著作此書來統整幾年來他所認識到的氣候問題、人類應邁向的目標和途中該突破的難題,點出我們人類不得不做的事。
 

 

二、內容摘錄:
  我聽過有人反對富裕國家應該先減排:「為什麼是由我們來承擔?」答案不只在於暖化問題主要是由富國所造成(但這是事實),還因為這是大好的經濟機會;有能力建立起成功的零碳公司和零碳產業的國家,將會在未來幾十年中領導全球的經濟。(P.48)

  人類很愛用電,只是大多數人並不自覺。電始終如一地堅守崗位,路燈總是會亮,空調、電腦、電視打開就有,電力驅動了我們不願去多想的各種工業製程。然而,就像人生的某些事務,我們一直到失去了才懂得珍惜。在美國,停電實在太過罕見,所以我們仍記得 10 年前有次燈突然全暗,因停電而受困電梯內的情景。(P.90)
 

 

三、我的觀點:
  氣候的變遷,終歸於人類無止盡的殘害,而人類亦可能最後走入氣候災難的磨難中。比爾.蓋茲提及提及人類全球年排碳的驚人數據:510 億噸溫室氣體,而人類最終目標是將其歸零,否則氣候變暖、強烈風暴、乾旱等奇怪的兩極化現象不斷形成,最終人類遭氣候吞噬滅亡。

  人類該如何應對?該如何調整?比爾.蓋茲提出了「至零方休」的革命,期許能夠在科技開發之際,達到零碳排的成果。當然,零排放零排放的確十分艱難,除了人類難以捨棄方便又便宜的化石燃料,世界更正在進步,都市發展十分迅速,問題不只局限於富裕國家,加上人類過去的歷史、能源研發困境等種種因素,再再都阻礙著拯救氣候災難的可能性。然而,真的無法挽回嗎?

  所謂「生於斯,長於斯」,人類必然從這塊土地生長,必然該為這塊土地回饋、保護與共存。當我們意識到開發過程,帶來的負面影響,從碳排放的增加、氣候變遷的災難等,是否應該啟動一場人類的覺醒改革,企圖扳回局勢,透過正確有效的方式來拯救未來,避免自己遭到環境的反噬,而與之共生。

  第一步,人們必須在解決問題前先了解問題。研究氣候變遷時常碰到龐大的數據,我們必須將其與 510 億噸做連結,才能直觀理解數據所佔全球年排碳的比例,遇見電力單位時則聯想到城市發展程度,譬如吉瓦為中型城市的量值。此外,碳排不僅源於交通排放,最大元凶反而是製造業,發電業雖然名列第二,但其發電所需空間是我們必須考慮的,新能源技術所產生的「綠色溢價」更是關鍵。

  第二步,直視問題,並嘗試解決問題。比爾.蓋茲從五個角度「電力、製造、耕種養殖、運輸與調節溫度」來喚醒人類該如何解決各項碳排來源。電力部分,當今世界近三分之的發電是以化石燃料產生,因過於便宜而難以取代,人類必須執行零碳發電技術,例如利用核融合、核分裂、地熱和離岸風力來實現零排放,並改良輸電方式、創新儲電技術與節約能源來協助去碳化。製造方面,許多習以為常的建材與材料,如混凝土、塑膠、鋼材等物質都會在製程中形成二氧化碳,並由於價格低廉而難以替代,邁向零排放的道路終須將製程電氣化、利用碳補集吸收剩餘碳排放、提升材料使用效率,重點在於技術的創新突破。耕種養殖部分,糧食需求不斷上升,人類因此使用大量肥料、並濫砍林地,導致碳排放數值跟著上漲,解決方式為改造植物肉、減少浪費、利用創新技術來取代肥料效用、甚至多多植樹造林並減少伐木。運輸方面,交通帶給各國經濟成長與社會發展,未人類帶來諸多便利,但各式各樣的交通工具在使用便宜汽油後也造成巨大汙染,有些長途卡車和飛機不適用電力作為動力,創新燃料又含高額綠色溢價,仍有諸多困難待突破。最終是調節溫度部分,人類必須在沒有加劇全球暖化下保持涼爽,同時在些許地區將供暖系統去碳化,連帶的是人類須負擔綠色溢價,但透過興建綠建築,得兼具友善環境與節省成本的好處。

  第三步,藉由問題進行反思。人類在創新突破的過程需適應暖化的世界,在糧食銳減、水資源缺乏、甚至資金不足下,我們勢必要關注弱勢族群,協助農民因應異常氣候,一同度過難關。政府扮演極為重要的角色,除了對人民伸出看得見的手,進行經濟與資源援助外,也要在市場中投入資金,協助企業研發和創新的腳步,讓政策、技術和市場三管齊下、相輔相成。

  身處台灣的我,對近年來氣候變遷之劇變感同身受,台灣意識到全球暖化的威脅,政府也不斷制定法規來符合國際間的標準與上述的零排碳計畫,實際上卻因其他因素而難以達成。以發電為例,當今台灣政府喊出「非核家園」的政策,的確讓台灣人民不會遭受核災之苦,另一方面卻導致供電量吃緊,雖有增添綠能發電設施,但絕大部分的發電比例都以火力發電為主,排出大量溫室氣體。在我看來,本書的零碳排計畫是避免氣候災難的關鍵,然而世界彷彿錯綜複雜的道路,各國政府、企業與人民都有各自的打算和考慮,無法完全按照計畫來達成零碳排,不過總會有道路得以邁向終點,世界必須努力的便是制定折衷方案,選擇正確的路徑來解決全球暖化。
 

 

四、討論議題:
人類最終迎來氣候惡化到無法挽回之時,科技發展無法跟上全球暖化的速度,屆時的我們應該何去何從?該如何生存在極端氣候之中?
A- A A+