黃婉逸〈追〉

學校名稱: 雲林縣私立維多利亞實驗高級中學 一年級 IGCSE 10 甲等
作  者: 黃婉逸 
參賽標題:
書籍ISBN: 9789865829903
中文書名: 追風箏的孩子
原文書名: Kite Runner
書籍作者: 卡勒德·胡賽尼
書籍編譯者:  
出版單位: 木馬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
出版年月: 2005年9月
版  次: 三版

 

一、圖書作者與內容簡介:
〈追風箏的孩子〉闡述著兩個男孩阿米爾與哈山之間的情誼,故事以70年代的阿富汗為背景,少爺阿米爾與僕人哈山是從小形影不離的知音,但是,再一次賽風箏大賽後,由於阿米爾的背叛,兩人的情誼不復從前,各自分道揚鑣。阿米爾與父親來到了美國,阿米爾原以為時間會沖淡他的罪惡,但多年後,當他得知哈山的死訊後,他決定回到阿富汗彌補過錯,最後,經歷萬般波折,阿米爾成功帶回與領養哈山的兒子索拉博。
 

 

二、內容摘錄:
為你,千千萬萬遍。p3

我追。一個大男人和一群尖叫的孩子一起追。 但我不在乎。我追,風吹過我的臉龐,一個寬過如潘吉夏谷的微笑在我的唇邊綻開。p332

而嘴唇中央左邊的縫隙,不知是雕刻中國娃娃的人刻刀滑落了,或者只因為他太雷而失手。p5

我想讓自己抽離這個地方,抽離這個限時,像一朵雲空升起,隨風飄走,沒入這濕熱的夏夜,越過山巒,在遠處消散。p309
 

 

三、我的觀點:
〈追風箏的孩子〉是作者卡勒德·胡賽尼的處女作,乍看到〈追風箏的孩子〉時,原以為是一部勵志的小說,但是讀完才發現其內容是沈重且值得發人省思的,這部小說遠遠的超過了我對它的想像,他不止是一部小說,對我來說,它是對社會以及人心的最真實寫照。

故事的背景,是1970年代的阿富汗,在阿富汗社會裡,存在著非常明顯的階級和貧富差異,普什圖人有著崇高的地位,而哈札拉人則不斷的被迫害。在故事裡面,作者便藉由簡單的住處凸顯了這一點,身為普什圖人的阿米爾與其父親住在一棟豪宅裡,有後院,有游泳池,還有備用的小屋能提供自己僕人住,而哈札拉人就卻只能住在阿富汗中部的山區哈扎拉贾特,在那裡氣候惡劣,也不適合種植作物。

促使我閱讀〈追風箏的孩子〉的原因是因為在看完翻拍的同名電影後,對哈山如此忠誠的性格感到訝異,而且我認為,電影裡並未把這兩個男孩的人格特質完整的呈現出來。果然,小說的文字描述,使我對哈山更加了解,也更可憐哈山這個角色,有時候甚至會認為,哈山的忠誠是必要的嗎?在當時的年代,哈札拉人與普什圖人的社會地位差距大,加上主僕的正當性,「忠誠」是必要且他們也別無選擇,但是,經過阿米爾父子做的是,偷情以及背叛,我們會發現哈山父子的忠誠是已經無其正當性的,但為何他們仍然如此付出呢?這一切皆出自於道德感,因為哈山父子看重情誼而無私奉獻。換句話說,哈山的忠誠是必要裡的不必然。

我想,許多人在哈山與阿米爾的性格對比上,總是站在一個厭惡阿米爾的角度,我也如此。在故事的前半段,阿米爾總是糟蹋哈山,且想盡辦法的想要在父親面前將哈山比下去,還因為自己的自私以及懦弱使得哈山被惡霸性侵,阿米爾是個在卑鄙不過的角色,根本不值得哈山去捍衛他。不過,我對阿米爾的厭惡感卻隨著劇情的發展,隨之減少,我認為,阿米爾在故事裡有著成長以及改變的意象,作者安排如此強烈的性個對比並非要使我們憎恨阿米爾,而是要表達每個人都是有轉變的機會,哈山就如同他身邊的正能量,可以不斷包容他的錯誤,激發他的成長,因此,我們更因該感謝始終在我們身邊的人,他們總是默默的陪伴,但永遠都是付出最多的人。

〈追風箏的孩子〉,究竟故事裡的人追的是什麼呢?哈山追隨著忠誠,阿米爾追隨著彌補,索拉博追隨著關愛。我想那隻風箏,就如每個人心裡的信念以及希望,是支持我們向前走、往前看的動力,與此同時,在面對挫折時,也希望我們可以跟孩子一樣,初衷不變,意念屹立不搖,直到追到我們心目中意味勝利的風箏。
 

 

四、討論議題:
友情可以可貴到什麼程度?在友誼中,我們該如何平衡付出與接收兩者之間的關係?
A- A A+